江西瑯軒集團歡迎你!
首页 >> 新聞中心 >>行業動態 >> “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详细内容

“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时间:2021-03-07     作者:江西瑯軒集團宣傳部【转载】   来自:人民智庫(人民日報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基地)


“十四五”時期,黨中央將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重視文化產業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帶動價值和重要作用。面對國際國內新的發展環境和局勢,文化產業成為優化國內經濟結構,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載體。文化產業如何突破要素制約、市場局限、體制障礙、創新困境實現更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成為新發展階段的現實問題。因此,謀劃“十四五”期間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在區域一體化合作、數字科技要素融合、數字集群培育、制度創新等方面具有更大的視野。加強文化市場區域一體化合作,培植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促進文化要素自由流動,實現文化資源最優化配置,是撬動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的首要條件。通過文化市場的跨區域協同、文化金融創新、產權服務跨區域保障等路徑,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深化要素一體化暢通文化產業發展內循環。同時,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打通文化產業發展外循環。通過內外雙循環聯動,共同促進形成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1促進要素一體化暢通文化產業發展內循環“十三五”期末,文化產業接近于實現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發展目標,文化產業生產能力和發展質量明顯提升。激發國內文化市場潛力,提高一體化發展水平,暢通文化產業發展內循環具備了堅實基礎,但仍需從文化市場、文化金融、文化產權服務等方面深化要素一體化,構建更加完善的文化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推動文化市場跨區域協同發展

01區域發展戰略能夠促使要素聚類整合,實現有限資源在區域內的優化配置,縮小地區發展鴻溝促進均衡發展,同時也能夠探索打破以行政區劃為界限的治理體系,加快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文化產業發展要依托于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推動文化市場跨區域協同發展,借助產業結構優化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一是培育跨區域的文化生產主體?茖W整合區域企業資源,合并同類項,延長相關產業及衍生產品生產鏈條,促進企業間兼并重組和聯合協作,形成區域旗艦企業,擴大企業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引領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同時,加強中小微企業的溝通,通過中小微企業聯盟等組織掌握企業發展狀態,加強企業生產聯系,了解企業發展需求,細化企業分工,避免同質化競爭,增強文化產品有效供給。二是實行跨區域文化消費管理。統一規劃和建設劇院、藝術中心等文化消費設施,并實行跨區域運營管理。例如在長三角加盟影院之間實行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大大提升了長三角電影發行放映市場一體化程度。搜集整合區域文化消費數據,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消費大數據,對文化消費進行精細分析,根據消費趨勢調整產品供給。同時,制定跨區域文化消費優惠措施,增強文化消費流動意愿。三是加強跨區域文化服務?缭皆行姓芾磉吔,搭建跨區域文化產品展銷會、特色文化展品博覽會、圖書市場、藝術品交易市場等交易平臺。拓展文化策劃、經紀、代理等中介服務跨區域業務。挖掘和重組跨區域文化基因,塑造跨區域文化品牌。完善跨區域新聞和信息等服務,例如東方衛視頻道的《中國長三角》聚焦區域協同發展,收效良好。四是強化跨區域文化行業協作。加強文化行業跨區域協作,優勢互補,提升行業整體發展水平。例如分析電競市場特點和電競市場基礎,充分發揮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區在電競行業的優勢,錯位發展,加強跨區域協同,推動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再如研究設計跨區域的旅游線路和文旅服務,打造旅游精品和跨區域文化旅游品牌。又如演出市場的跨區域協同,推動演出目錄跨區域共享,優質演出產品跨區域巡演等,更好地實現文化內容傳播和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擴散。探索文化金融創新支持文化產業區域化

02文化產業區域化發展需要金融工具創新和支持。一是完善文化產業行業金融支持體系。行業金融支持有利于文化產業各門類跨區域業務的開展。借鑒美國電影金融、歐洲藝術品金融的做法,逐漸形成較為完善的行業金融政策。各行業金融支持包括各具特色,遵循行業發展規律的銀行信貸、財產保險、直接融資、擔保與再擔保等方面的創新舉措。二是建立跨區域文化金融市場信息系統。目前財政、工商、稅務、銀行、保險、證券、擔保、信托等機構的文化金融數據搜集口徑和標準不一致,部門之間尚未建立有效溝通機制,信息尚未有效整合!笆奈濉睍r期應該注重建設文化金融數據的搜集和使用平臺,完善文化企業征信體系和無形資產評估體系,保證企業和金融機構雙向數據順暢溝通,為文化金融研究和文化金融實踐提供精準數據支撐。三是建設跨區域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區。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區是探索文化和金融合作新模式,提升金融服務文化產業發展效能的探索和實踐。目前北京市東城區、寧波市、西安市曲江新區等地區在實踐中形成了“投貸獎”聯動、金融服務專營、信貸風險補償等一系列創新探索,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文化與金融合作。未來,可嘗試將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區延展到跨區域領域,促進跨區域文化產業金融協作。四是優化跨區域文化產業專業服務。建立跨區域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搭建文化金融跨區域綜合服務平臺,構建銀行、保險、版權服務、風險投資、擔保、再擔保等金融服務鏈條。鼓勵成立跨區域文化銀行,鼓勵金融機構成立文化金融事業部,推動銀行機構設立針對文化產業發展的低利率專項再貸款,增強金融服務文化產業的針對性,精準扶持文化企業成長。成立跨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和風險基金,建立多地政府協同主導、多元參與的文化產業擔;鸷驮贀;。以產權服務保障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03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是文化產權的確立和使用,加強跨區域產權服務是保障文化產業跨區域發展的基礎。一是增強跨區域司法服務。繼續探索和實踐知識產權法院,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在北京、上海、廣州的知識產權法院改革創新基礎上,借鑒歐盟專利法院的經驗設立跨區域的知識產權法院,為日益增長的知識產權糾紛貢獻司法力量。繼續完善巡回法庭制度,為文化產業跨區域發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文化產權等服務。二是建設跨區域知識產權服務組織。參考非洲知識產權聯盟的做法,建立跨區域知識產權服務組織。搭建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文化資產評估認證、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產權交易和服務平臺。三是加強專利和商標保護的跨區域服務。加強全國專利保護協作中心、全國專利審查協作中心對文化科技專利的保護和審查。借鑒歐盟專利商標局的做法,建立跨區域聯合專利商標行政管理機構。加強品牌和商標的跨區域互認以提高產品附加值!2020914日,中歐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制定了地理標志保護規則和地理標志互認清單,增強了品牌跨國跨區域認可度,增加了產品的產權溢價,實現了跨區域的產品培育、認證、流通和消費!

 

2把文化產業發展嵌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并提高產業綜合帶動價值文化產業發展要嵌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優化對外文化貿易結構,提高文化服務貿易對外向經濟的貢獻度,尤其是推動優勢文化產業“走”出去是打通文化產業發展外循環、提高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有效路徑。

 

優化對外文化貿易結構

01優化對外貿易結構是暢通文化產業發展外循環的重要路徑!耙粠б宦贰眹H合作倡議具有深厚的文化根脈,沿線國家是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廣闊空間。一是更加重視服務貿易對經濟的影響。中國已經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服務貿易對適應世界經濟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八成集中在服務業。商務部國際經濟貿易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報告2020》數據顯示,中國服務貿易額為785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2005年至2017年間,全球服務貿易平均每年增長5.4%,超過貨物貿易每年4.6%的增速。到2040年,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所占比例可能會增加50%!笆奈濉逼陂g應該更加重視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促進其健康快速發展。二是提升文化服務對文化貿易的貢獻。在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服務業對經濟貢獻逐年增加,文化服務業在文化貿易中的占比也是逐漸增加。文化服務借助數字化技術和現代科技手段將更加顯現出其可貿易性質和經濟價值。2017年全球服務貿易額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為22.84%,全球文化服務貿易額占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9.45%。2019年我國文化貿易保持穩步快速發展,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1114.5億美元,同比增長8.9%;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進出口52.8億美元,同比增長14.5%;文化服務貿易增長速度超過文化產品貿易增長速度。新聞信息服務、創意設計服務、文化投資運營、內容生產服務在國內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必將在文化服務貿易中發揮更大拉動作用。三是優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貿易結構。2014年至2019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值累計超過44萬億元,年均增長達到6.1%,我國已經成為沿線25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2019年文化貿易中,中國對歐盟、東盟出口增長較快,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24.9%。文化用品、工藝美術品及收藏品、出版物出口增長較快,增幅分別為11.7%、5.6%4.8%。但是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出口下降1.3%,進口增長20.2%?傮w而言,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產品出口增長快于文化服務出口增長,文化服務貿易順差有待增強,文化貿易結構有待優化。2020年上半年,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9744.3億元,增長9.2%,占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3.7%,提升9.6個百分點。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5128.7億元,增長9.7%,占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56.2%,提升6.1個百分點;出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知識產權使用費,增長37.2%!笆奈濉逼陂g,要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貿易合作,要努力擴大現代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內容生產服務等高附加值的服務貿易,增強文化服務的知識溢出效應。壯大中國特色優勢文化產業競爭力0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消費能力有待提升、文化消費傾向有待加強!耙粠б宦贰眹沂俏覈幕a業發展新的地理空間和市場空間,有的國家本來就有很好的雙邊文化貿易基礎,突出優勢產業彰顯中國特色才能抓住機遇實現快速發展。一是依托數字技術更好地賦能呈現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中國特色文化傳統對于沿線國家有著較強吸引力,借助現代科技賦能形成新型文化業態將具有較大比較優勢。例如故宮沉浸式 APP《韓熙載夜宴圖》,創新性地將音樂、虛擬真人入畫與多樣場景進行巧妙融合,全方位調動觀賞者感官,營造了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效果。甘肅省敦煌研究院通過數字化圖像處理,打造了110360度虛擬漫游全景節目,呈現了洞窟的高清圖像,很好地傳播了敦煌石窟文化。我國豐富的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是數字文化內容產業的巨大寶庫,也是優勢文化產業的內容載體。二是現代數字內容產業具有明顯競爭優勢。數字經濟的便利和優勢,對推動文化產業國際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數字內容新業態具有天然優勢。短視頻、抖音、直播、手機游戲、電子競技、移動社交平臺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等產業蓬勃發展。同時,華為、中興、騰訊等一批互聯網高科技公司在新技術領域占有舉足輕重地位,對數字內容產業發展具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優勢,這些數字內容產業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生新的文化沖擊力。國際區域間合作在“后疫情”時期正發揮更大優勢!吧虅詹繑祿@示,如今東盟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20年上半年,中國對東盟投資達到62.3億美元,同比增長53.1%,占中國2020年上半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76.7%,東盟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5.9%!比A為在東盟國家進行了新的“5G”布局,成為其核心技術和服務的供應商!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對“5G”建設的需求正處于上升時期,具有發展數字文化產業的巨大潛力。在2019年中國對外投資并購行業統計中,信息技術傳輸和服務業并購金額達到72.5億美元,僅次于制造業。三是增強互認突出地理標志產業。截至2019年,中國海關已經與15個經濟體的42個國家(地區)簽訂了AEO互認安排,互認國家(地區)數量居全球首位,其中包括1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借助AEO國際互認,增強文化企業的國際知曉度和認可度,彰顯中國特色,凸顯產業優勢,提高文化企業品牌價值。深化行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文化產業集群由數字經濟催生的數字內容產業及各種新型業態將成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因此發揮新基建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性推動作用,深化文化行業整體性深度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文化產業集群,是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路徑。

數字化驅動文化產業更新提質加速傳統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扶持新型數字創意產業,培育數字集群聚合成長,是文化產業存量提質、增量培優的主要內容。加速傳統文化產業深度數字化轉型

01傳統文化產業受生產空間、消費渠道、體驗場景等因素制約,深受全球數字化浪潮沖擊影響。加速傳統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適應經濟新形勢要求是“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一是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提速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增加值約為28.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29%,約占數字經濟增加值的80%。其中服務業數字經濟滲透率最高達到37.8%,其次是工業和農業,滲透率分別為19.5%8.2%。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171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48%,其中文化服務業占比最大,達到60.3%,文化制造業占比29.1%,文化批發和零售業占比10.6%。因此,深化傳統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是文化產業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文化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陣地。二是傳統文化產業生產方式變革是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環節。將現代數字技術、現代科技手段應用到生產供給端,創造適合現代消費需求、傳播需求和銷售需求的文化產品,從產品源頭入手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供給端數字化轉型為大規模廣范圍的個性化定制創造了更大可能性,服飾、家居等產品可以更具差異化、個性化,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個體需求。比如,目前傳統媒體規模僅占全部媒體的約20%,傳統媒體深入進行數字化改革,以大數據產品為依托,發揮資源優勢,深化與互聯網科技公司合作,提供更加全面、精準、高效的產品是重要改革內容。三是消費端數字化轉型是產業發展必由路徑。受空間、時間、存儲有限性等因素制約,傳統文化產品消費多數具有現場性、實物性、非交互性等特點,互聯網、5G等現代信息技術為傳統文化產品的營銷、消費拓展了新的空間。非遺技藝通過網絡直播進行展示,特色文化產品通過直播帶貨進行品牌宣傳和銷售,演藝通過網絡視頻進行非現場跨區域觀演,電影突破放映檔期和消費場所限制實現線上靈活觀影,旅游通過VR、AR全景等增強體驗感并進行非現場體驗。 新型數字文化產業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新增長極022017年文化部出臺《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首次明確使用數字文化產業概念,數字文化產業以文化創意內容為核心,依托數字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呈現技術更迭快、生產數字化、傳播網絡化、消費個性化等特點,有利于培育新供給、促進新消費、形成新模式。一是數字文化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占GDP比重達到36.2%,名義增速高于GDP名義增速7.85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數字文化產業高歌猛進。2017年,我國數字文化產業增加值約為1.03~1.19萬億元,總產值約為2.85~3.26萬億元,2020年產值規模將達到8萬億。數字文化產業體量迅速增長,增長速度遠高于國民經濟整體增長速度,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重要引擎。二是數字文化產業新業態新門類不斷豐富。云娛樂、云直播、云展覽、網絡音樂、網絡直播、網絡游戲、線上閱讀等成為大眾文化消費新形式。隨著數字科技不斷發展,傳統的教育、培訓、會議交流等也呈現出新的數字化形式。網絡科技公司也不斷推出新的數字化文化服務產品,比如阿里巴巴的釘釘、騰訊的騰訊會議、字節跳動的飛書、華為云WeLink等。不斷豐富的數字文化產業新業態新門類,極大地激發了多元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增強了文化產業新活力。

03培育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快速成長

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在挖掘產業價值、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發展規模經濟效應和范圍經濟效應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產業暢通內外循環、抵御外部不確定風險的有效載體。一是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相結合。結合“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以優勢產業、重大項目、龍頭企業為依托,建設體現區位、產業、技術、市場等優勢的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利用區域發展戰略紅利,配置區域文化流通要素,提高數字創意產業集群發展質量!袄,深圳龍崗區以華為、兆馳、華僑城文化集團、中華商務、華夏動漫等一批龍頭文化科技企業和細分領域優秀企業為引領,重點建設數字硬件產業、數字印刷產業、創意設計產業、演藝娛樂產業、影視動漫產業等集群,力爭建設成為粵港澳數字創意產業基地核心載體和數字經濟與文化創意融合發展走廊!倍亲⒅叵M體驗場景建設。數字創意產業相比較于工業產業更加重視消費環境的建設,更加注重消費場景的創新,更加看重消費體驗的升級。數字創意產業集聚區圍繞核心科技,聚焦創意創新,充分延長產業鏈條,建立高沉浸式產品體驗中心,更加注重消費體驗場景建設。三是建設集聚區創新生態系統。數字創意產業集群不是眾多企業的物理集聚,不是多個產業園區的集合,而是圍繞集群核心愿景,形成的相互關聯、相互協作、優勢突顯、定位科學的生態系統。數字創意產業集群要積極培育旗艦企業、領軍人才、科技人才、專業人才、管理人才、中介服務組織等多元創新主體,要形成資金支持、政策扶持、公共服務支持等多向創新鏈條,形成有效的創新激勵、迭代、擴散機制。數字創意產業集聚區要有包含樓宇建設、企業培育、公共服務配套、生活場景建設等多方面規劃設計,強調集聚區主體之間協作共贏。

 

推進文化產業法治化建設文化管理法治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文化治理的必然要求,完善治理體系是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廣受社會關注的《文化產業促進法》正在公開征求社會意見,深化文化產業領域立法是完善文化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文化產業區域一體化合作亟需跨區域立法。目前文化要素自由流動不夠充分,傳統行政管理機制藩籬尚未突破等原因阻礙了文化產業區域一體化合作高效進行。各地政府在積極制定出臺多項規章制度引領和規范文化產業區域一體化發展,收到良好成效。但是,僅靠政府規章制度尚不能有效服務和保障文化產業跨區域高質量發展,亟需立法機構制定更加有效的促進文化產業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法律法規。例如針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江保護法》,就對長江經濟帶區域發展提供了高層次法治保障。二是文化產品高水平有效供給亟待法律規制。衡量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文化產品的高水平有效供給需要法律規制的有效保障。例如我國的游戲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成為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同時又因為青少年沉迷、內容審查滯后等原因飽受非議。讓人“又愛又恨”的游戲產業如何提供高水平的產品供給,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就需要盡快制定完善游戲產業法律法規。游戲產業大國韓國針對游戲產業規范發展,制定了全球第一部《游戲商業法》,以法律層級專門做出明確法律規范。我國在“十四五”時期需要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不同行業的相關立法。三是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亟盼配套法規保障。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專利保護、統計分析、金融支持、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立法和司法保障。繼續完善和修訂專利法、期貨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特別是制定和完善針對大數據、數字內容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成為當務之急。充分發揮互聯網法院的職責作用,研究制定大數據權屬確定、產權使用和交易法規,制定“AI”作品權利歸屬法規,為技術要素驅動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傊,“十四五”期間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從跨區域協同發力、緊跟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趨勢、培育聚合數字文化產業集群、重塑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綜合施策多方發力,充分調動各相關主體積極性,優化文化資源配置,實現文化產業更高質量發展;痦椖繃疑鐣茖W基金項目“特色文化小鎮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及培育機制研究”(19BGL285

 

原文標題:《高宏存 紀芬葉:區域突圍、集群聚合與制度創新 ——“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大視野》

原文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創新工程首席專家 高宏存;中共河北省委黨校(河北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紀芬葉

文章來源:行政管理改革

聲明: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Copyright      2020-Now www.parkfloristbrooklyn.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20001496號-2

江西瑯軒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物經營許可證:贛新出發零字第015182號

      聯系電話:15079134116 (微信同號)                      

       聯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北京東路1463號精英匯B座4樓

未經本單位書面授權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擅自轉載、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江西瑯軒集團

   官方微信公眾號

 瑯軒教育輔導中心

   官方微信公眾號

        點擊進入

    官方淘寶店鋪

      聯系郵箱:jxlxgroup@163.com                      


作家館

技术支持: 云端網絡 | 管理登录
返回頂部 seo seo
一级黄影院,男女啪啪未满十八勿进,最新精品国偷自,狼友视频一二三区,在线aaa免费视频观看